>> Current Page: Home前沿技术引入新技术 积极谋求我国光伏产业出路

引入新技术 积极谋求我国光伏产业出路

Time: 7/15/2013 9:30:39 AM                       Publisher: 工作人员

用“内忧外患”来形容国内光伏产业的现状再恰当不过了。

  一方面国内光伏产业深陷产能过剩泥潭,产业正加速洗牌;另一方面遭遇美欧“双反”。在内外两方面夹击下,全行业处于恶性循环之中。

  中国光伏产业的路在何方?

  有专家提出,中国光伏产业链要以技术跨越谋发展。通过技术创新从根本上解决光伏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没有产能过剩,光伏产品的低价竞争也不会再延续。

  传统技术尚不成熟

  国际太阳能技术研究最初是以集热转换效应为命题,这把全世界的研究领域带入了一个误区。以电灯照明消耗能量的事实为例,正电解体化为光,负电解体化为热,热和硅晶半导体材料是同性相斥的,热不但不会直接转化电能,相反热敏形成的电阻会使发电系统额定电流自行衰退。

  自1957年到如今,有关太阳能发电技术的研究一直注重新材料研究,而忽视了电物质基础的认识,也就无法找到纯属自然的电化学转换规律。半个多世纪的国际太阳能研究从原材料开发、组件制造、发电系统建设,只完成了硬件部分,还未完善软件应用。

  当前,国际太阳能并网发电项目竞标要求为20%的效率,但实际项目做下来有的比10%还要低。成本高,效率低使投资回收遥遥无期。由于技术尚未成熟,造成材料资源、土地资源的双重浪费。

  专家指出,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要以技术革新为起点,技术跨越为发展,为国际社会经济技术文明进步做出贡献。

  储备技术可发力

  当前,光伏行业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解决传统光伏并网发电的低效问题。必须更新阵列排布中的接线方法,要依据定律电参数的设计重新优化,对2013年前已经建成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做全面的技术升级。

  通过技术升级,使装机总功率和实际输出有效负载的峰值效应实现100%的相互对应关系。光伏发电系统技术升级的科学案例,还可逐步应用在风力发电、燃煤火电、水力发电和核电等机械能发电的升级改造中去。这种名为三元常态定比定律应用的技术普及,有望助推国际社会步入电力能源丰盛的时期。

  目前国内外太阳能发电不只是效率低,光伏发电是随光照条件而不断变化的,产电的高峰期恰是用电的低谷期。峰值电量输不出去,电站就不会发生经济效益,光伏上网、火电关闭还不到技术成熟期。因为光伏电站目前都没有储能装备,光伏发电早晚不能提供恒定电源,夜间不能产电。国家电网的运营很难做到计划调度和宏观调控。这都是光伏产业发展的阻力所在。

  专家指出,要通过三维线等离子交换的光伏发电技术,实现高效转换和特高效储能。

  资料显示,传统技术储能效应在22%以下,等离子光伏发电的储能效应为98%,这就是高新技术附加值的变化。光伏发电只有在高效储能的条件下成为稳压电源,而高效储能有利于国家电网的宏观调控计划运营。光伏产能扩大要和火电关停形成额定比例,这是清洁能源更替污染性能源的必然程序。而高效储能技术是我国光伏产业走向辉煌的第二阶梯。

  联网是方向

  目前的光伏并网发电,一般是将600V~1000V的直流电源逆变成三相交流电,而后再升压成1100伏进入国家电网。10家光伏电站上网,其中就有10处逆变、10处升压的装备在线,每一环节都会增加成本,每一环节都会定量消耗电能。科学的办法是要把复杂的事变得简单,把产能效应提至高点,把发电成本降到历史的最低点。

  光伏集群式联网发电,是将波尔定律应用于宏观现实的技术层面。光伏联网的电站与电站之间是彼此分离、相对独立的发电体系,它们之间储能设备相邻的正负极由可控硅将各能基联在一起,能基的先后排序数据信号会将高电位复制转移到低电位的系统中去。

  而10座1000伏的电站联网即成为10000伏的电流系,只要一次性逆变为三相交流,一次性公频选达到远程供电,中间80%的变电程序完全省去,直流高压操作相对安全,功效应远高于交流电,直流高压无辐射环保性领先。

  专家指出,联网发电的集群产业链不仅要把并网发电的中间环节裁去,使产能成本降低,联网电站经过电位复制转移,使原来相对独立的电站成为共联体,将同步提升远程运营和超强负载能力,有效解决区域装机容量小,用电量大;装机容量大,用电量小的矛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