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urrent Page: Home行业动态分布式光伏号角吹响 “小光伏”激信心

分布式光伏号角吹响 “小光伏”激信心

Time: 1/28/2013 10:16:32 AM                       Publisher: 工作人员

      “2013年刚开始,企业就感觉到一些细微的变化:下游几家客户开始小规模增加产能,还有部分企业重新开工。最近参加了几个关于‘分布式电站’的论坛,大家预测,到了3~5月份,市场的态度就应该清晰了。”青岛海林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经理杨勇最近的目光一直落在市北区夹岭沟小区,在那里,七楼屋顶上的太阳能系统标志性地成为中国首家并网发电的“家庭电站”。藉此,他坚信,决定光伏行业生死的“分布式光伏”号角已然吹响。

  近日,国务院出台《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进一步明确“2013年全年新增光伏发电装机1000万千瓦,到2015年底,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100万千瓦以上。”面对恶性竞争带来的价格触底和残酷的行业淘汰战,更多青岛光伏企业,将期待投放在了“分布式光伏”可能打开的“小光伏”市场,热望政策细则的同时,也开始了“分布式电站”的种种自发尝试。
  干渴已久的光伏市场
  2013新年伊始,青岛创铭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忠锋做出了一个颇“前卫”的决定:将企业的经营重点再度转向光伏。
  这是企业的“二度转身”,此时,“优胜劣汰”已经在横扫青岛光伏战场。
  “80%的青岛光伏企业,产品全部依靠出口,现在连1%都出不去。除去倒闭的企业,全压到了国内市场。”青岛创铭新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国群告诉记者,目前青岛光伏产品价格已经全面“触底”,以电池板为例,2010年每瓦在17元左右,现在已经降到6元。他无奈地表示,“国内市场的恶性竞争太厉害,现在产品真的就是成本价了。
  此种看法并非主观,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光伏电池板青岛代理商透露,在青岛现有的光伏企业中,90%以上是纯销售性企业,主要针对外贸出口,其销售产品也以“组件型”居多。而具有生产能力的企业在30家左右,大多集中在太阳能电池板、小型太阳能灯具等组装领域,尚缺乏真正成规模的光伏企业。目前很多依靠出口的光伏企业,都徘徊在生死边缘。
  在这种环境下,2012年,创铭新能源将生产重心转向太阳能与LED结合的“光电”领域,才避开了光伏行业的惊涛骇浪,实现营业额翻番的同时,还收购了即墨的一家光伏企业。纵观所处行业,王忠锋认为,青岛的光伏行业正处在优胜劣汰的阶段,最终通过收购、并购,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会被淘汰掉,不合格的产能也会削减下去。
  “沉甸甸”的救市信号
  而仅一年之隔,王忠锋却决定再度涉水光伏,他有自己的打算,“等到政策落实,光伏企业都跟风而起的时候,企业将丧失先机。”
  这大有赌一把的意味,而赌注绝对有分量。在终端市场的开拓上,国家能源局宣布启动1500万千瓦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区申报,财政部则宣布将已推行近三年的“金太阳”示范工程新批规模扩容至300多万千瓦。国家7.2亿资金支持、税收优惠、政策引导方面等种种“救市”之举,让企业敢于在“分布式发电”领域放手一搏。